不锈钢沉头孔的加工需要兼顾材料特性和孔位精度,因其硬度高、导热性差且易粘刀,加工时需特别注意工具选择、参数控制及冷却润滑。以下是详细步骤及关键注意事项:
沉头孔主要用于安装沉头螺丝(如平头、圆柱头螺丝),使螺丝头完全嵌入材料表面,保证装配后外观平整。加工时需重点控制两个参数:
沉头孔直径:需略大于螺丝头的直径(通常大0.2-0.5mm),确保螺丝头能完全嵌入。
沉头孔深度:需等于螺丝头的高度(含垫片厚度),避免螺丝头突出或孔过深导致强度不足。
用划针或记号笔在不锈钢表面标记孔位中心,确保位置准确(误差≤0.1mm)。
若需加工多个孔,建议用样冲在中心点轻敲凹痕,防止钻头滑移。
工具:用Φ1-3mm的硬质合金中心钻或普通钻头(需锋利)。
目的:为后续钻头提供定位,避免偏移。
参数:转速1000-1500rpm,进给量0.05-0.1mm/r,钻至深度2-3mm(薄板可浅,厚板需深)。
工具选择:
优先用沉头专用钻头(角度90°或120°,匹配螺丝头角度),材质为硬质合金(钨钢)或高速钢(HSS涂层)。
若无专用钻头,可用普通钻头+铣刀组合:先用普通钻头钻通孔,再用铣刀(或球头铣刀)铣削沉头部分。
参数设置:
转速:不锈钢硬,建议低转速(800-1200rpm),避免过热。
进给量:0.1-0.2mm/r,缓慢进给可减少粘刀。
冷却:必须使用切削液(如乳化液、煤油),降低温度并润滑,减少钻头磨损。
操作技巧:
钻沉头孔时,先钻通孔(直径等于螺丝杆径),再换沉头钻头从通孔端反向钻沉头部分(深度=螺丝头高度)。
若加工薄板(厚度<3mm),可直接用沉头钻头一次成型,但需控制进给量防止穿透。
若沉头孔直径要求高(如±0.05mm),可用可调式铰刀(或扩孔钻)对沉头部分进行精加工。
参数:转速600-800rpm,进给量0.05-0.1mm/r,配合切削液。
若沉头孔需配套内螺纹(如安装机米螺丝),需用丝锥攻丝。
工具:不锈钢专用丝锥(螺旋槽或挤压型,减少切屑堵塞)。
参数:转速20-50rpm(极低速),配合攻丝油润滑,每转1/2圈后退1/4圈排屑。
钻头锋利度:不锈钢易粘刀,钻头必须锋利,钝钻头会加剧发热和磨损,建议每加工5-10个孔后磨削。
冷却润滑:必须持续浇注切削液,避免钻头因高温退火(变软),推荐乳化液(浓度5%-10%)或煤油。
固定工件:用台钳或压板固定不锈钢板,防止加工时振动导致孔位偏移或钻头断裂。
去毛刺:加工后用锉刀或砂纸(400#以上)清理沉头孔边缘毛刺,避免装配时划伤螺丝或影响密封性。
孔深检测:用深度尺或卡尺测量沉头孔深度,确保与螺丝头高度匹配(误差≤0.1mm)。
薄板加工(厚度<2mm):
沉头孔深度需严格控制,避免穿透。建议先用普通钻头钻通孔,再用沉头铣刀(或球头铣刀)轻铣沉头部分,配合低转速(500rpm)和轻进给。
厚板加工(厚度>10mm):
分层钻削:先钻预孔(Φ3mm),再逐步用大钻头(Φ6mm、Φ8mm)扩孔至通孔,*后用沉头钻头钻沉头部分。每层深度≤5mm,避免钻头过热。
钻头:硬质合金沉头钻头(角度90°/120°,Φ对应螺丝头直径+0.2mm)。
切削液:乳化液(如“安美SF101”)或煤油(成本低,但润滑性稍差)。
检测工具:深度尺(0-150mm)、卡尺(0-300mm)、螺纹规(若需检测内螺纹)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高效加工出精度高、表面光滑的不锈钢沉头孔,确保螺丝安装后牢固且外观平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