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-N曲线与疲劳极限:
通过标准试验方法(如GB/T 37616-2019、ISO 12106-2017)测定材料的S-N曲线,确定疲劳极限(σr)。对于无应变时效材料,取N=107~108次循环对应的应力作为有限疲劳极限。
典型材料数据:
铝合金:参考GB/T 37616-2019的轴向疲劳试验方法。
钢材:采用升降法(GB/T 4337)或高频振动法(ASTM E647)测定σ-1值。
同心夹紧/加载:
其中,$F_{SAo}$和$F_{SAu}$为螺栓附加载荷的*大值和*小值,$A_S$为应力面积。
偏心夹紧/加载:
其中,$sigma_{SAbo}$和$sigma_{SAbu}$为偏心载荷导致的螺栓拉应力*大值和*小值。
理论计算:
无限大平板中心圆孔:Kt=3。
椭圆孔:Kt=1+2/(a为长轴,b为短轴)。
数值模拟:
使用ANSYS/ABAQUS进行有限元分析,提取危险点*大应力σmax,结合名义应力σnominal计算:
综合应力公式:
其中,$sigma_{text{mean}}$为平均应力,需考虑表面处理(如热处理后搓丝)和尺寸效应(细牙螺栓疲劳极限降低30%)。
许用疲劳强度:
其中,$S_D$为安全系数(建议≥1.2),$sigma_{-1}$为材料对称循环疲劳极限。
校核条件:
热浸锌:疲劳强度降低20%(VDI 2230建议避免使用)。
高强度摩擦型螺栓:疲劳强度降低10%。
推荐处理:增加螺纹根部圆弧半径,降低应力集中。
圆角半径:推荐0.1P~0.2P(P为螺距),理论应力集中系数Kt可降至2.7(标准螺纹为3.8)。
螺母设计:凹割螺帽可使疲劳强度提升30%(光弹试验验证)。
ISO 12106-2017:金属材料轴向应变控制疲劳试验方法。
ASME NB-3232.3:核动力装置部件螺栓疲劳分析要求,疲劳强度减弱系数≥4.0。
VDI 2230:提供螺纹连接疲劳强度详细计算流程,包括弯曲正应力公式:
其中,$M_b$为附加弯矩,$W_S$为抗弯截面系数。
M12螺栓:热处理后搓丝,疲劳极限提升20%,循环次数≥2×10^6时仍满足要求。
表面处理:PTFE涂层使摩擦系数稳定在0.08~0.12,减少应力波动。
30CrMnSiNi2A钢:通过升降法测定σ-1≥785MPa,确保承受10^5次着陆冲击载荷。
螺纹优化:根部圆角半径0.15P,应力集中系数降至2.1(标准为3.8)。
高强度螺栓:采用超声波法监控残余扭矩,结合定期润滑,使疲劳循环次数提升40%。
连接设计:增加被连接件刚度,减少螺栓负载偏心量,降低弯曲应力。
获取材料S-N曲线:通过标准试验或文献数据。
计算应力幅值:区分同心与偏心加载工况。
修正应力集中:理论公式或有限元分析。
校核许用强度:考虑表面处理、尺寸效应及安全系数。
优先选用热处理后搓丝螺栓:疲劳强度提升30%,但成本增加需权衡。
避免细牙螺纹:在满足轴力要求下,优先使用粗牙螺纹。
定期检测:采用超声波法或残余扭矩法监控连接状态,及时调整预紧力。
汽车行业:遵循GB/T 37616-2019、VDI 2230。
核电领域:满足ASME NB-3232.3,疲劳强度减弱系数≥4.0。
航空航天:参考ISO 12106-2017、GJB 715.30(高温疲劳试验)。
通过以上步骤和规范,可系统化地计算和校核螺纹连接的疲劳强度,确保连接可靠性并延长使用寿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