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义:鱼尾螺丝(鱼尾螺栓)是一种专为高振动、重载环境设计的防松连接件,头部呈半圆头并带有凸起,尾部设计有椭圆形凸出,与鱼尾板(连接钢轨的金属板)的椭圆孔配合,通过机械咬合实现防松。
结构特点:
头部设计:半圆头结构,部分高强度型号(如8.8级、10.9级)在头部增加凸棱或平锥台,增强摩擦力。
尾部设计:椭圆形凸出与鱼尾板孔匹配,防止旋转松动。
材质:常用Q235钢、45#钢及高强度合金钢(如20锰钛硼钢、35CrMoA),确保承载能力和耐腐蚀性。
核心应用:铁路轨道连接(如43、50、60、75kg/m钢轨接头),冶金、焦化、钢铁行业的轨道铺设,桥梁与隧道施工的结构固定,以及其他需防松的重载工业场景。
工具准备:
螺丝扳子:推荐使用55厘米长扳子,确保扭矩可控。
润滑油:在螺栓、鱼尾板接触面涂抹润滑油,减少摩擦和腐蚀。
检查配件:
确认鱼尾板孔与螺栓尾部椭圆凸出匹配,无变形或毛刺。
检查螺栓头部凸棱是否完整,尾部椭圆凸出无损伤。
鱼尾板放置:将鱼尾板置于两根钢轨的接头处,确保椭圆孔与螺栓尾部对齐。
穿螺栓顺序(以四孔鱼尾板为例):
先紧中间两个螺栓:将螺栓从钢轨底部穿入鱼尾板孔,用手初步拧紧。
再紧两边螺栓:按对角线顺序穿入剩余螺栓,避免局部应力集中。
复紧中间螺栓:*后再次拧紧中间螺栓,确保均匀受力。
预紧力要求:
铁路轨道:按中国铁标TB/T 2347-93,螺栓预紧力需达到标准扭矩(如M24螺栓扭矩约300-400N·m)。
工业场景:根据载荷需求调整扭矩,避免过紧导致螺栓断裂或鱼尾板变形。
操作技巧:
分阶段拧紧:首次拧紧至50%扭矩,第二次至80%,*后至100%,确保均匀受力。
避免过紧:使用扭矩扳手控制力度,防止螺栓或鱼尾板损坏。
机械咬合:螺栓尾部椭圆凸出与鱼尾板孔紧密配合,防止旋转松动。
头部凸棱作用:高强度型号通过头部凸棱增加摩擦力,避免因振动导致的预紧力丧失。
预紧力检测:使用扭矩扳手定期复检螺栓扭矩,确保不低于标准值的80%。
鱼尾板磨损:检查鱼尾板孔是否因长期振动而扩大,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配件。
涂油防护:每季度在螺栓、鱼尾板接触面补涂润滑油,减少腐蚀。
更换周期:在高振动场景(如铁路)中,建议每2年更换一次螺栓,工业场景可延长至3-5年。
避免锤子直接敲击:使用扳手均匀拧紧,防止螺栓头部或鱼尾板变形。
禁止混用不同规格:确保螺栓直径、长度与鱼尾板孔匹配,避免应力集中。
螺栓松动:复紧扭矩并检查椭圆孔配合是否紧密,必要时更换配件。
鱼尾板开裂:立即停用并更换,分析原因(如过载或材质缺陷)。
鱼尾螺丝通过椭圆孔机械咬合和头部凸棱防松设计,在铁路、冶金、桥梁等高振动、重载场景中实现可靠连接。安装时需严格遵循穿螺栓顺序、分阶段拧紧及扭矩控制规范,并定期检查维护,确保长期稳定性与安全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