螺母跟转是在拧紧或松开螺栓时,螺母随螺栓旋转而无法固定的现象,可能导致连接失效。以下是其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:
表面摩擦力不足
原因:螺母与被紧固部件的接触面光滑、存在油污或杂质,导致摩擦力不足。
示例:未清理的金属表面或润滑油残留会降低摩擦系数。
螺纹损坏或设计缺陷
原因:螺纹磨损、变形或尺寸不匹配,导致啮合不良。
示例:螺栓与螺母螺纹规格不一致(如公制与英制混用)。
工具或操作不当
原因:使用不匹配的扳手、扭矩不足或操作手法错误(如用力不均)。
示例:电动扳手扭矩设置过低,无法提供足够预紧力。
材质过软或变形
原因:螺母或被连接件材质过软,拧紧时变形导致接触面压力不足。
示例:塑料或铝制部件在高压下易变形。
缺乏防松措施
原因:未采用防松设计(如弹簧垫圈、双螺母),振动或动态载荷下易松动。
示例:汽车发动机螺栓因振动导致螺母跟转。
安装空间受限
原因:狭窄空间内无法稳定施加扭矩,导致螺母偏转。
示例:汽车底盘内部螺栓因空间限制难以固定。
使用防松垫圈或涂层
弹簧垫圈:通过弹性变形增加接触面压力。
自锁螺母(如尼龙圈锁紧螺母):端部尼龙圈箍紧螺栓,防止旋转。
螺纹胶:涂覆厌氧胶(如乐泰243),固化后增强摩擦并密封。
表面处理
清理接触面油污,使用砂纸打磨增加粗糙度。
带齿螺母:法兰面设计齿状结构,咬合被连接件表面。
选择合适工具
使用定力矩扳手,确保扭矩符合规范(如M12螺栓推荐扭矩50-70Nm)。
狭窄空间使用弯头螺丝刀、磁性扳手或加长杆工具。
规范操作手法
按对角线顺序拧紧多螺母,避免局部应力集中。
施力均匀,避免倾斜或滑动。
选择高强度材质
使用10.9级或12.9级高强度螺栓,配合硬质螺母(如不锈钢或合金钢)。
软质材料(如铝)可嵌入钢制垫圈增强局部硬度。
调整螺纹参数
确保螺栓与螺母螺纹规格匹配(如M12×1.75粗牙与细牙区分)。
增大螺母支撑面直径(如法兰面螺母),提升摩擦圆直径。
开口销与六角螺母
螺母拧紧后,将开口销插入螺母槽和螺栓孔,掰开销尾固定。
串联钢丝防松
用钢丝串联多个螺栓头部,相互牵制防止旋转(适用于航空、军工领域)。
止动垫片
单耳或双耳止动垫片折弯贴紧螺母和被连接件,阻止转动。
冲点或焊接
螺母拧紧后,在螺栓末端冲点破坏螺纹,或点焊螺母与螺栓。
粘接防松
涂覆高强度结构胶(如环氧树脂),固化后形成**连接。
ISO 4762:规定内六角圆柱头螺钉的尺寸和公差,确保螺纹互换性。
GB/T 3098.1:明确紧固件机械性能,要求螺栓预紧力不超过材料屈服极限的80%。
防松原则:
摩擦防松(如弹簧垫圈)适用于一般场景。
机械防松(如开口销)适用于高振动环境。
**防松(如焊接)适用于不拆卸场景。
汽车发动机螺栓跟转:
问题:振动导致螺母松动。
解决:改用自锁螺母并涂覆螺纹胶,扭矩提升至70Nm。
狭窄空间螺母固定:
问题:空调外机支架螺栓因空间限制跟转。
解决:使用弯头磁性扳手,配合带齿螺母增大摩擦力。
通过以上方法,可有效解决螺母跟转问题,确保连接可靠性和安全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