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锦瑞金属制品有限公司

Jiangsu Jinrui Metal Products Co., Ltd.

紧固件的脱碳和增碳问题
来源: | 作者:锦瑞 | 发布时间: 1天前 | 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紧固件的脱碳与增碳问题详解。

紧固件的脱碳与增碳问题详解

一、核心结论

紧固件的脱碳与增碳是热处理过程中常见的表面碳化问题,对材料性能产生显著影响

  • 脱碳:表面碳含量减少,导致硬度和疲劳强度下降,可能引发早期断裂。

  • 增碳:表面碳含量增加,虽提高硬度但降低塑性,导致界面内应力与裂纹扩展。

二、问题定义与机理

1. 脱碳

  • 定义:钢表面碳的损耗,分为全脱碳(仅铁素体组织)和不完全脱碳(硬度明显低于基体)。

  • 机理

    • 热处理时,表面与氧化性气体(如CO₂、H₂O)反应,碳以气体形式逸出。

    • 原材料轧制或退火处理不当,导致脱碳层加深。

  • 影响:降低淬火硬度和疲劳强度,例如35CrMo螺栓因保护气氛不足导致脱碳,服役后断裂。

2. 增碳

  • 定义:表面碳含量增加,形成高硬度层。

  • 机理

    • 热处理炉内保护气体碳势过高,或复碳处理时碳含量控制不当。

  • 影响:表面与心部界面产生内应力,导致裂纹扩展和疲劳强度下降,如35CrMo双头螺栓因增碳层断裂。

三、行业标准与检测方法

1. 行业标准

  • GB/T 3098.1-2010

    • 8.8级及以上紧固件表面硬度不超过基体硬度30HV,且10.9级表面硬度≤390HV,12.9级≤435HV。

    • 规定脱碳层深度限制,全脱碳层深度≤0.015mm。

  • 热处理手册

    • 碳势设定值为钢材平均碳含量±0.02%,如SWRCH35K钢设定0.33%。

2. 检测方法

  • 金相法

    • 观察表面组织变化,全脱碳层仅见铁素体,不完全脱碳层硬度明显低于基体。

  • 硬度法

    • 维氏硬度测试(HV0.3),表面硬度值与基体硬度差≤30HV。

    • 例如,35CrMo双头螺栓表面硬度412HV,心部302HV,判定为增碳。

四、实际生产案例

1. 脱碳案例

  • 35CrMo汽车螺栓

    • 网带炉加热时保护气氛不足,表面严重脱碳(50μm全脱碳层),服役后螺纹根部断裂。

  • 40Cr螺母

    • 热处理淬火时保护不当,六方表面半脱碳组织,硬度低于基体。

2. 增碳案例

  • 35CrMo双头螺栓

    • 热处理炉碳势过高,螺纹根部增碳层导致装配时断裂。

  • TC4钛合金螺栓

    • 表面氧污染导致α相分布不均,表层硬度高于心部。

五、解决方案与预防措施

1. 工艺优化

  • 保护气氛控制

    • 使用惰性气体(如氮气)保护,控制碳势在钢材平均碳含量±0.02%。

    • 定期校准碳势表,确保与炉内实际碳势一致。

  • 热处理参数调整

    • 淬火温度:亚共析钢采用Ac3+30~50℃,避免过热或过烧。

    • 冷却速度:控制淬火冷却介质,减少畸变和裂纹。

2. 材料控制

  • 原材料选择

    • 选用高淬透性钢材(如42CrMo),避免原材料脱碳层加深。

  • 预处理

    • 淬火前去除磷化膜(碱性去磷),防止磷化物聚集层导致磷脆断裂。

3. 环境控制

  • 炉内清洁

    • 定期清理炉内氧化物,避免氧化性气体生成。

  • 装料方式

    • 合理布置工件,确保温度均匀性,减少局部过热。

4. 检测与监控

  • 定期检测

    • 金相和硬度检测,确保脱碳层深度≤0.015mm,表面硬度符合标准。

  • 在线监控

    • 使用氧探头、碳势表实时监控炉内气氛,调整保护气体流量。

六、总结

紧固件的脱碳与增碳问题需通过工艺优化、材料控制、环境监控及严格检测来预防和解决

  • 脱碳控制:保护气氛、原材料预处理、热处理参数调整。

  • 增碳控制:碳势精准设定、避免过高碳势、复碳处理控制。

  • 行业标准遵循:GB/T 3098.1-2010等规范确保质量合规。

通过上述措施,可有效提升紧固件的热处理质量,避免脱碳与增碳导致的性能下降和失效问题。